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文化 > 语文 > 北京版六年级上册《枣核》教学实录

北京版六年级上册《枣核》教学实录

推荐人: 来源: 文书汇 阅读: 2.55W 次

〔课前欣赏MTV《我的中国心》〕

北京版六年级上册《枣核》教学实录

师:刚才我们欣赏了歌曲《我的中国心》,它唱出了海外华人的共同心声:身在异国他乡,心系故土乡井。今天我们将要学习著名作家萧乾的一篇特写《枣核》,一起来感受一下海外华人的拳拳爱国心,殷殷思乡情。课文大家已经预习过了,哪位同学来复述一下故事情节?

生:课文写的是一个在美国的风烛残年的华人,也就是作者的老同窗,尽管“家庭和事业都如意”,但她年纪越大,思乡越切。作者访美前,她“再三托付”为她带几颗生枣核来,以便在花园里试种一下。

师:“年纪越大,思乡越切”,概括力强。不过,这思乡之情与枣核有什么内在联系呢?谁能从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来补充一下?

生:我想厂甸,想隆福寺。这里一过圣诞,我就想旧历年。近来,我老是想总布胡同院里那棵枣树,所以才托你带几颗种子试种一下。

师:找得准。作者一连用了四个“想”字,可见思乡心切。因为老是想总布胡同院里那棵枣树,所以才托同窗带几颗种子试种。枣树,已成了故乡的象征。种枣树则是思乡之情的集中表现。一粒砂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枣核虽小,却凝聚着一片爱国思乡之情。

师:课文的题目是“枣核”,请同学们看看课文中哪些地方直接写到枣核或与枣核相关的事?

生:第1节朋友托付我为她带几颗生枣核。(板书:索枣核)

生:第3节见面时她把枣核托在掌心,如获至宝。(板书:见枣核)

生:第7节同窗谈论托作者带枣核的原因。(板书:话枣核)

师:三个同学表述得都很好。接下来请大家思考一下,这三处与枣核相关的事在行文上分别有什么作用呢?

生:第1节托我带几颗生枣核,设置了悬念。师:对!从什么句子上可以看出这一点呢?

生:从“可是用途却很蹊跷”可以看出来。

师:这就更完整了。(板书:用途蹊跷设置悬念)第二处呢?

生:我认为第二处也是设置悬念。

师:如何解释呢?

生:因为课文中有这样的句子:“托在掌心,像比珍珠玛瑙还贵重”,还有“她一面往衣兜里揣,一面故弄玄虚地说:‘等会儿你就明白啦’。”

师:对!看来这是进一步加深悬念,使悬念更吸引读者。(板书:如获至宝加深悬念)第三处有什么作用呢?

生:我认为第三处解开了悬念。这位同窗向作者倾诉了自己的内心活动:要枣核是为了种枣树,种枣树又是因为老是想总布胡同院里那棵枣树,以解乡思之情,获得心灵的慰藉。(板书:寻求慰藉解开悬念)

师:看来,设置悬念,可以引人入胜,把爱国思乡之情表达得恰倒好处,而且从中也可以看出,“枣核”已成为全文的`一根叙事线索,起着一线穿珠的作用。

师:除了用枣核来寄托爱国思乡之情外,文中还有没有其它文字也能表达这种感情呢?

生:她把后花园设置得很有家乡味道。

师:家乡味道?何以见得?

生:台阶两旁是她手栽的两株垂杨柳,草坪中央有个睡莲池。

师:好的,这可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景致啊!

生:我觉得不止这一些。第8节的一座假山石和“北海”也具有家乡味道。

师:解释一下,好吗?

生:中国园林很多,几乎每个园林都有假山石,而北海是北京的一个公园。

师:好极了!还有吗?

生:还有第9节中卵石铺成的小径,一所泥制的小凉亭,一座红庙,一尊白塔也有中国特色》

师:很好。不过你能从课本中找出有关的句子来证实一下吗?

生:不知道。

生:老师,我知道。那些东西是从旧金山唐人街买来的,而注释上告诉我们:唐人街是海外华侨、华人居民聚居并开设较多具有中国特色店铺的街市。

师:讲得太好了!看来真是“处处留心皆学问”啊。

生:我觉得第10节的文字也有家乡味道。“睡莲的清香迎风扑来,仿佛就闪出了一片荷塘佳色”,这一句跟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一样,把中国人特别喜爱的荷塘美景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让人心旷神怡。

师:《荷塘月色》也看过,真不简单!

生:上学期学习专题“荷”的时候读过的。

师:你讲得真棒,有新意!这段文字,意境优美,说明他们似乎已不在异国他乡,而是回到了故国故地,忘情地陶醉在祖国温馨的怀抱之中,爱国思乡之情达到高潮。下面让我们对照课文第10节的文字,一起来唱起心中的歌谣《让我们荡起双桨》,去重温这位同窗当年在北海泛舟的好时光。

〔多媒体展示两幅画面:一幅是美丽的北海,一群学生一边荡桨,一边放声歌唱的情景;一幅是两位老人手牵手,肩并肩地坐在长凳上,凝望着月光下的荷塘佳色。〕

师生(合唱):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水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

师:由此可见,这位同窗置身海外多年,为表达思乡之情,特意为自己营造了一个处处充满家乡味道的后花园,而带枣核,种枣核又弥补了一大缺憾,使自己仿佛回到了总布胡同院里,找到了自己的精神家园。

师:最后让我们把课文最后一节齐读一下,思考一下它有什么作用。

〔学生齐读最后一节〕

生:表明海外华人都有一颗爱国心。

生:我觉得这一节是对同窗人生经历和情感历程的概括与总结

生:这一节点明了全文的中心。

生:这一节深化了课文的主题。

师:刚才四位同学讲得都非常准确。最后一节,从个人推及整个中华民族,画龙点睛,卒章显志,深化了题旨,而且呼应开头,从更深的层次上解开了悬念。它也应了《我的中国心》中的一句话:“洋装虽已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我的祖先早已把我的一切烙上中国印”。最后,我提议,我们大家一起来唱一首卡拉OK,歌名还是“我的中国心”,让它永远流动在海外华人的心中,永远流动在每个炎黄子孙的心中。

〔师生齐唱卡拉OK《我的中国心》〕

师:下课。〔师生道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