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文化 > 语文 > 英语第二课堂的理论与实践

英语第二课堂的理论与实践

推荐人: 来源: 文书汇 阅读: 1.46W 次

论文摘要:英语第二课堂的理论与实践

英语第二课堂的理论与实践

论文关键词:英语,第二课堂,理论,实践

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所著的《第三次浪潮》一书中,对教育问题曾有这样的论述:明天的居民必须善于解决实际问题,教育也要把注意力集中在人的发展上,注意进行解决问题的训练。托夫勒的观点曾受到西方某些进步人事的批评,但是他认为教育的首要任务在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却是值得深思的,国内外不少著名学者都只有同样的观点。著名美籍物理学家李政道博士1984年5月2日访问俄中国科技大学时,曾语重心长地向少年班的大学生说:“考试,只是考一个人的记忆力,考的是运算技巧,并不是学习的重点,学习的重点是能力的培养。”在英语教学中,语音、词汇、语法是知识,而能力则体现在听、说、读、写、译方面。“语言是工具,是武器,人们利用它互相交流,交流思想,达到互相了解。”(斯大林:《马克思注意与语言学习问题》)要提高这种运用语言的能力,仅仅依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实践证明,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对开阔学生的知识面,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都会起到积极作用,同时又能巩固课本知识,增强学习兴趣,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要保证第二课堂活动的顺利进行,首先必须搞好“第一课堂”。这就是说,课内和课外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搞好课堂教学是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的基础和先决条件。

课堂教学活动是相当复杂的,课堂艺术也体现在许多方面,特别是英语课,内容比较枯燥,连贯性较强,学生容易掉队和形成两极分化,这都给英语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给第二课堂提供先决条件,首先应力求课堂教学生动形象,富有直观效果,使学生对英语课产生浓厚的兴趣。

看书是利用视觉扫描,听录音有看不到动作,只有教师的面授才能是声音、动作同步传递。心理学实验证明,对同一内容用视觉吸收能记忆25%,用听觉能记忆15%,听觉和视觉结合起来则能达到记忆65%。这就是说,获取知识时感受器官参加的越多效果就越好,所以教师的讲授要言简意赅、生动形象,能给学生再现情景。吕叔湘先生说过:外语教师在课堂上要像个演员,能表演;要手舞足蹈,用手势、动作、表情、语调来传神,不能温文尔雅,死板板地站在讲台上。此外充分使用教具,绘制图表和简笔画等也是很有益的。正如以前的《全日制六年制重点中学英语教学大纲》里所描述的:“直观教学除使用实物、模型和图片外,还包括教师的表情和动作。”而使用这种直观方式尽享教学就“可以使学生在语言和实物、动作、情景之间建立直接的联系,从而获得较深刻的印象,收到较好的效果。”课堂教学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就为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准备了先决条件。

那么中学英语课堂的第二课堂可以有哪些内容呢?从理论上看,可谓途径广阔,内容丰富,但有些方面囿于条件而暂不可取,下面提出几点都是可是可行的。

第一,充分利用电化教学设备。电化设备为外语课提供标准的语音、语调和各种实物、情景,使学生的听觉、视觉动觉器官都参与活动,是提高外语教学水平的重要手段。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以利用录音机、有线广播、幻灯、投影、电视和多媒体等电化教具,以提高教学效果。口号提了好多年,可至今却仍然是薄弱环节,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主要是利用音响设备,但现实情况却远不能满足教学的实际需要。目前我国的普通中学,特别是广大的.农村中学里,音响器械设备严重不足,即使添置了少量的录音机、磁带,不少学校也因管理不善而不能充分发挥作用,再加上教材偏深,片面追求升学率现象严重,所以教师平时只要求学生记生词、做练习,哪里还有暇进行听说训练?要改变这一现象,除了要对教学方法进行改进外,还可以开展适当的课外活动以弥补不足。目前一般农村中学里还没有完整的语言实验室设备,则可以建立一个简易的语音室。在普通的教室里放几排桌椅,上面接几条线路,用普通的录音机播放,学生用耳机收听,这样就可以同时播放几种内容而互不干扰。这样的语音室经济和技术条件都不高,特别适合落后的山区学校和农村中学。可以安排时间让不同年级的学生轮流收听,内容可以课文为主,并适当播放一些泛读材料和英语歌曲等。语音室可以安排一位老师负责,放音时还可以为学生解答问题和正音。如果室内再张贴一些与英语有关的漫画、图片,再放一些英语课外读物和期刊,这样,语音室和阅览室面可以兼用于是英语爱好者就有一个起码的第二课堂了。成绩较差的学生也能不断被吸收过来,培养兴趣,促进学习,使英语爱好者的阵容不断壮大,进而达到全面提高英语教学水平的目的。

第二,大唱英语歌曲。唱英语歌不但是一种娱乐,也能巩固词汇,训练语音。歌曲的节奏感很强,每种拍型都有固定的强弱交替规律。许多英语歌曲,特别浅显;大部分适合中学生的歌曲,强拍下大都是实词,弱拍下大都是虚词和实词的非重读部分;而强弱音节交替,实词重读虚词弱读,正是英语朗读中的一条最基本的规律。所以歌曲的节拍、速度和旋律都有助于对重音、节奏和语调的掌握,在朗读时更容易做到字正腔圆而富于表情。英语歌词还大都是诗的语言,是最集中、最优美、最精炼的语言。学会一支歌就学会了一首诗,当然也就提高了英语水平。现在的中学英语教材,选用的英语歌曲越来越少,有的甚至都没有;教师可以适当地选一些经典的歌曲,穿插在英语教学中。如果能根据教材需要自编歌曲,就更好了。比如基数词和星期名称编入歌曲,再把月份、人体部位、十大词类等名称也配曲教唱,岂不更容易记忆了?这样可以采取旧曲培新词的方法进行。

第三,课外阅读。语言是科学,文学是一书,二者性质不同,但不可分门别户。好的语言都寓于文学名著之中,所以要学好英语,非多读文学作品不可。英美等国有人专门撰写简易读物供儿童及出学英语的外国人读,深度循序渐进,按词汇量分为一千词、二千词……这类读物近几年我国也出版不少,应该组织学生阅读。如学校的图书不足,可以让学生集体凑集,办班级图书室。老师对读物要精心挑选,使得深浅适度。要加强辅导,读前介绍,读后有交流和总结。应该要求有别,英语成绩弱的可以少读或不读,不然怎么能成为“第二课堂”呢?

第四,以“生活的英语”为题展开活动。这方面的内容很丰富,可以根据各自的条件进行。发动学生收集进出口商品的英语商标、说明书、包装等,老师可以挑选其中较简单常用的给学生讲解。再如电表、水表、各种家用电器记日用商品上面的用词也可以重点介绍。这些资料收集多多了,还可以挑选其中较精美的张贴展览。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搞些参观访问,举办展览、英语角,与外国朋友见面,情专家或出国人员作报告等。

第五,成立学科小组。学科小组以分年级组织为宜,内容丰富多彩,加强知识性、趣味性。活动形式也应该多种多样,但是一定要有计划、有辅导,切不可放任自流。班级学校举行大型活动时,学科小组的同学则可以先行一步,充当骨干,协助老师工作。诸如办墙报、办英语小报、搞各种展览、举行各种竞赛、开文娱晚会等,都是英语爱好者大显身手的好时机。而对于那些英语成绩较弱、尚不在学科小组成员的学生,如果要求参加学科小组的某些活动,也应该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