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民俗节日 > 冬至节 > 描写冬至的散文

描写冬至的散文

推荐人: 来源: 文书汇 阅读: 4.07K 次

“冬至”就是人们所说的“小年”,是我国廿四节气之一,俗称“冬节”。在这一天,因为太阳刚好直射在南回归线(又称为冬至线)上,使得北半球的白天最短,黑夜最长。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描写冬至的散文,欢迎大家阅读。

描写冬至的散文
  描写冬至的散文1

不知冷热的说,我喜欢——冬至。

很多年前,那个冬天也很冷,尽管在南方,在没有冬天的南方。因为心里冷,看不到希望的迷茫。 恰逢电视里<<三国演义>>正热播。《赤壁之战》那集里,阴险的曹操正被更阴险狡猾的周瑜算计到只欠东风了,还浑然不觉。江面上起风了,伟大的军事家,诗人,政治家,阴谋家,泡妞高手曹操先生,眯起色迷迷的绿豆眼,掳着胡须不紧不慢的说:冬至阳生,夏至阴生,东风吹过来正常得很。遂在大意之间,给对方一个漂亮的大战提供绝世的机会而伤了自己很多的元气。我想,那场惨烈的古代大战时,也许让不可一世的曹操也会有世界末日的恐惧吧!世间的事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人没有最聪明只有更聪明。当然聪明未必精明,精明未必高明,高明未必智慧,智慧未必若愚。所以,我已经不相信所谓的江湖高手会所向无敌。世界是公平的,人一生下了就注定能克谁,也会被谁克。若是个尤物,人见人爱,没有谁可克的话,那么恭喜,上帝也爱你!他老人家想收你去天堂陪他玩。你看周瑜年纪轻轻,风流倜傥,才华横溢,家里还有美若天仙的小乔,也许上帝那里缺人才吧,将他钦点了去,留下漂亮寡妇夜夜守空房。

昨天,我起床出奇的早,只因为,这一天的太阳出来得最迟。我需要阳光,这么多天阴雨,搞得心情郁郁的。但是,天终是没有放晴,7点多才有些白天的感觉。 江南,这天要好好吃一顿糯米饭。过年的腊鱼腊肉在这一天腌的最好吃。

晚上,假想传说中的末日,谁要和谁一起过?如果真的要死,我愿意陪谁?首先,我想陪父母吧!可是离得有些远,况且他们老两口总是在一起的。还是带着我的小心肝去逛商场吧!那里肯定不孤单,步步高广场楼上好吃好玩的应有尽有!

花润妍柜上中国风的棉衣,让巧舌的促销员鬼使神差弄到了我的身上,她殷勤的帮着扣好,并理了理衣领边的蕾丝,职业的微笑着,淡定道:“姐姐,这衣服简直是为你量身定做的,不仅和你气质相符,连大小都这么合适,又不贵,才1688元,还送?唬?渭邮サ?诨疃??浅;?恪!保ɑ菇憬隳兀?忝唤心棠叹鸵丫?Ь倌橙肆耍?孟衲橙嘶辜窳烁龃舐ㄗ右谎?┱驹诰底忧捌ばθ獠恍Φ奈遥?尴薨??囟抖缎渥樱???懦穸邪阆改澹?崛恚?嵊??郴?哪诘ǎ豢疵媪鲜腔ㄉ??龅哪档け话咨?胪该骼偎扛哺牵?诘擦怂灼??执硬嗝嫱赋鲆徊糠帜诹驳姆被???艘院?钣叛诺某磷砀校蝗绲???成颜色的美景,又像是雾里看花的朦胧;就像是历经过奢华的女子,站在若隐若现的珠帘后,骨子里流露出挡不住的风韵。不可说,说不准。。。(我是描叙衣服喔)

我的乖儿,真是比营业员还淡定:“可以,好看!买下吧,妈妈,如果你舍不得,就用我的压岁钱,算我送你的圣诞礼物。”

我不缺衣服, 可是,我缺——温暖。

有你——好孩子,这个冬天不管三九天有多冷,一定会战胜严寒,否极泰来。千娇百媚的春天不远了。

  描写冬至的散文2

今天是冬至,妈妈说要吃饺子。我当时并没有在意,以为妈妈想吃水饺了。这不,今天中午我们就从东昌府水饺超市买了我们爱吃的韭菜馅水饺,不过我觉得没有妈妈做的好吃。

冬至这天为什么要吃水饺呢?我还是有些纳闷。于是我上网查了一下资料,终于得到了答案。

这冬至是华夏农历二十四个节气之一,一般是在每年的12月22日这一天,(个别年份在12月21日或23日)。冬至,顾名思义是寒冬的开始,交九的第一天。冬至这天是一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这个节气后来演变成节日。

冬至过节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古人有“冬至大如年”之说。唐、宋时期,冬至是祭天祭祖的日子。皇帝在这天要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国人在这天也要祭奠祖先,跪拜父母。

每年农历冬至这天,不论贫富,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饭。谚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这种习俗,是因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

张仲景是南阳稂东人,他著《伤寒杂病论》,集医家之大成,被历代医者奉为经典。张仲景有名言:“进则救世,退则救民;不能为良相,亦当为良医。”东汉时他曾任长沙太守,访病施药,大堂行医。后毅然辞官回乡,为乡邻治病。其返乡之时,正是冬季。他看到白河两岸乡亲面黄肌瘦,饥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冻烂了。便让其弟子在南阳东关搭起医棚,支起大锅,在冬至那天舍“祛寒娇耳汤”医治冻疮。他把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在锅里熬煮,然后将羊肉、药物捞出来切碎,用面包成耳朵样的“娇耳”,煮熟后,分给来求药的人每人两只“娇耳”,一大碗肉汤。人们吃了“娇耳”,喝了“祛寒汤”,浑身暖和,两耳发热,冻伤的耳朵都治好了。后人学着“娇耳”的样子,包成食物,也叫“饺子”或“扁食”。

原来冬至吃饺子,是不忘“医圣”张仲景“祛寒娇耳汤”之恩。至今南阳仍有“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民谣。

看了张仲景“舍医救民”的故事,我很感动,我长大了也要做一个济危扶困的人。

  描写冬至的散文3

冬至确实是不客气的。它不像立春那样谦恭,唤来和煦的春光,还有滋润的雨水追随,而是迎来刺骨的寒风和冷媚的表情,并把黑夜拉到最长的境界。

其实,冬至是小心翼翼地来的,也是有备而来的,更是履约来的。它穿过纷扬的雪花,趟过薄薄的冻冰,带着传承的习俗,看着太阳的脸色,让未来到来,让昨天过去。在这个时令,秋的尾巴已不复存在,庄稼的收成早已盖棺定论。闲着的和不太忙的人,呷着一杯老酒,把节令品得有滋有味。餐桌上有锅仔冒热气,菜地里有包菜们在坚守,粮仓里有收成在张望,没有来的,还有来不了的,仅是自己短缺的努力。寒风从门缝里刺进来,我们清醒了许多:我们习惯了去验证自然、社会对我们的诺言,却很少去验证自己给自己许下的诺言。

冬至是荷着辩证法而来的。它忍辱负重,甚至历经沧桑。它从周朝就出发了,在汉代转了一轮又一轮,在天南地北孕育了好多习俗。冬至过节就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清嘉录》甚至有“冬至大如年”之说,热闹自不待言。然而,它的冷酷也是显而易见的。被压迫的人们在这个时节是最难捱的。青黄不接是最大的特色。一把米,甚至一席温暖的话,就能成就一屋的幸福。事实上,微小的幸福就在我们身边,容易满足就是天堂。冬至的冷是寒心的冷。但很多时候,它的火热甚至超过了夏。冬泳,火热着意志;冬耕,火热着墒情;冬雪,火热着飘扬;火锅,火热着胃口……关键在心,只要心热,身冷不起来。不论寒风如何袭击,前方的路照样伸延。只有心高,路才高;只有心宽,路才宽。再刺骨的寒风,都在强者的脚下;再险峻的山峰,都在智者的脚下。

冬至虽然开启了严寒,但离春天确实不远了。杜甫写过一首《冬至》的诗,开场就说:“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因此,我常把冬至比作神秘的冷。在我的眼睛里,不仅有冬至的沧桑,越冬的小寒、大寒,还有迎接立春的热。从这个意义上说,在二十四等分里,冬至与立春,坐成兄弟般的平凡。岁月就是如此让我们学会理解,年轮就是如此让我们学会宽容。倘若被严寒封闭在死胡同里,我们就会活得很累,就会与理解、宽容隔得很远。之所以活得累,恰是因为放不下架子、撕不开面子、解不开情结。

我也承认,冬至是瘦削的,但它毕竟积蓄了一肚子的学问,这全在于它的养生之道。冬至伊始,九九八十一天,都是补气养生、养精蓄锐的好日子。印度有一句古老的谚语:“请走慢一点,等一等灵魂。”有了灵魂,还怕不能越冬么?

  描写冬至的散文4

时光匆匆而过,转眼又是一个冬至,冬至,一个离寒冷越来越近的节气。不知为何,有一点想写的冲动,提起笔来,心中无限感怀…

一向对节气,不曾敏感的我,独感寒冷的冬至。不晓得冬至是因何而来,为何而庆,也不晓得它背后有没感人至深或是发人深省的故事,只知道,“冬至”一直埋藏在自己的心中。

冬至节气的光临,预示着真正冬天的到来,这一天白天最短,晚上最长,一年一次的冬至气节,给我们代来许多感慨与回味,冬的严寒与夏署的酷热行成一个截然不同的对比,一年四季的轮回,使我们经受太多的时空经历,从温暖宜人的春季,到酷暑连天的夏季,从秋高气爽的秋季,到严寒冰雪的冬季,我们无不感慨岁月的磨砺。

冬至,是四季中最特别的一个节日,它是大自然对我们的考验,它是春天气息的先遣者。一年四季的光临与轮回,不正是我们自己人生经临的见证吗?有严冬的光顾,必有春的到来。

面对冬至,只知道, 冬至过后,应该春天也近了。201X也已经接近岁末了,剩下的些许日子都是对即将到来的平安夜和圣诞节准备的了,201X年的到来,我们或许也都准备好了!

不知什么原因,我忽然想到了杜甫的《冬至》:“年年至日长为客,忽忽穷愁泥杀人!江上形容吾独老,天边风俗自相亲。杖藜雪后临丹壑,鸣玉朝来散紫宸。心折此时无一寸,路迷何处望三秦?”很多感怀触伤我的心灵…

喜爱冬至,钟情这样的夜晚,每每有感而发的情绪总是在这一时刻无法阻挡地来到,也终于在这份宁静中,将自己完整释放,把不快乐封存,永不开启;再将欢愉的记忆贴上精致标签,欣赏时要提醒自己,幸福就在身边守候。

又是冬至,时间一年年的闪过,一年却不同于另一年,可我依然恋着这个节日,这个我一直以来最喜爱的节日……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朋友们,好好珍惜现在拥有,珍惜流逝的每一年。

让我们共同感怀冬至节的到来,让我们共同经历严寒的磨练,一起去迎接春的天使吧!

  描写冬至的散文5

今岁又冬至,灯影伴只身,理乱尘年事,归故远行人。岁月如佛手,心无杂念,翻开了冬的一页,淡定了然。落记,这一时刻寒冷的时节,随笔,画下这深沉苍茫的音质。就这样么?轻轻地、敲着除旧的鼓,满腮的白须,叫人着了冷,带些许迷朦。

缩在冬的棉袄里,也就把心怀装入了冬。那些臃肿的日子,被剥落外壳,着上绵绒绒的衣裳,安静地睡在岁月的怀抱和冬的季节里。静听时针敲响这深沉之夜,料想有多少如此刻的回望,在头顶盘旋萦绕不歇,翻去覆雨,掀风舞雪地歌唱。这是漫长的旅行,雪中行,多了几份雅致之情和烂漫心怀,踏冬踩雪,仿佛可听到冬在歌唱,它在与岁月对话,在与生命倾诉,仍可感觉轻如缦纱的隔帘,隐着我的眼,还带了迷朦的白,晃晃颤颤地向我包来。

冬至。冬就真到了眼前。我已然觉得融入冬有一个世纪了。我是踩在岁月的背上,踏在生命的头顶从天空划过的候鸟,是冬的追随都者,是冬的幻影。我每攀爬一步,都要抬头数数天宫上的碑,看它距我愈来愈近,它在云里雾里淹没着,似冰冷无言的卫士,每个头顶都竖着羽毛一样的获花,仍有跟我塞上一样悠远的调子,弹破一天的雾,惹得获花纷纷扬扬而坠。落下,只为去那辽远遥迢的故乡。我的灵魂骑了它飞来,赶在冬至的一刻,我看到了故乡的原风景,仍那么清秀可人,霜贯横白。

我是挂在故乡枝头的一枚叶子,是贴在她额头上的一枚邮票,或者可说是长在岁月河堤上的一株守望草。我看聚天地呼吸的雾,瞬隐带了冬至而归,遮住了苍白的天幕与它一同粘连成冬的样子。故乡的冬就那样,听冬,如同品尝深沉厚重的大提琴,悠然飘止浑厚如山。

冬至大如年,在我生命最顶峰的时候又翻过我不多的光阴,它是随意柔和的,也是皙颜动人的。“守冬爷长命,守岁娘长命”,我守着一个个冬至踏过了岁月的长河,在冬至那一刻,我看到父亲翻开的旧黄历,在不停地说:“冬至了,冬至了”,母亲也忧心忡忡地凑上前去看,尽管不认得其中的字,还满脸疑惑地自言自语,怀疑这冬的到来,与去年时分的差异。冬至,就是我的望亲石,我站在石头上,仰头看它,那是一道黑油漆的门和那道门坎儿。画面定格在老屋子的门口,还是父亲翻阅冬至的严肃,冬至既到就是节衣缩食的开始,日子就变成坚硬冰冷的石头,是走向“年关”的开始……

一杯新岁酒,两句故人诗。推着日子,又一个冬至不约而来,在既近换岁的时候换了人心,将我从毫无顾忌的孩子变成了一个忧心忡忡的人。父亲与母亲为生活维艰而忧心,我呢?只会站在物质丰沛的日子里头,望故兴叹。望着生命的长廊朝一个不知名的地方走,多深?多远?却从未想像过。我唯愿让我的思想慢慢延伸了去,如轻烟一样散开,飘柔地去,走向冬至的深巷,带着岁月霉腐的味道,去收集它沿途的风景,还有风景里那些惨淡寂寥的遗骸。我且用迎接新岁的美酒,洒向生命的归宿地,成两行清浅的诗句,朝着亲情的灵魂处,寄千串厚重的祷告!

岁寒见冬至,早春接清明,节气如挂在季节枝杆上的一张张纸条,我是走在季节里的行者,到了冬的驿站,撕下,看它上面写给我为数不多的话,或是淡淡的无字书。我嗟叹流年,在这一时刻安静地掰着手指,计数自己最大的峰龄。春在一个对话的距离,欲催梅绽,我在花开花残,无心拾起落红那刻,看冬至放大成生命的门坎,生活之隔档,随着年关更替,附着生命的歌唱,举着生活的祈祷,我虔诚地叩拜岁月,并悼念被岁月剪成的清苦,还有被它遗失了的生命!

心在清明飞,飞过端午、掠过重阳、冬至收容。

  描写冬至的散文6

时光匆匆而过,转眼又是一个冬至,冬至,一个离寒冷越来越近的节气。不知为何,有一点想写的冲动,提起笔来,心中无限感怀…

一向对节气,不曾敏感的我,独感寒冷的冬至。不晓得冬至是因何而来,为何而庆,也不晓得它背后有没感人至深或是发人深省的故事,只知道,“冬至”一直埋藏在自己的心中。

冬至节气的光临,预示着真正冬天的到来,这一天白天最短,晚上最长,一年一次的冬至气节,给我们代来许多感慨与回味,冬的严寒与夏署的酷热行成一个截然不同的对比,一年四季的轮回,使我们经受太多的时空经历,从温暖宜人的春季,到酷暑连天的夏季,从秋高气爽的秋季,到严寒冰雪的冬季,我们无不感慨岁月的磨砺。

冬至,是四季中最特别的一个节日,它是大自然对我们的考验,它是春天气息的先遣者。一年四季的光临与轮回,不正是我们自己人生经临的见证吗?有严冬的光顾,必有春的到来。

面对冬至,只知道, 冬至过后,应该春天也近了。20**也已经接近岁末了,剩下的些许日子都是对即将到来的平安夜和圣诞节准备的'了,20**年的到来,我们或许也都准备好了!

不知什么原因,我忽然想到了杜甫的《冬至》:“年年至日长为客,忽忽穷愁泥杀人!江上形容吾独老,天边风俗自相亲。杖藜雪后临丹壑,鸣玉朝来散紫宸。心折此时无一寸,路迷何处望三秦?”很多感怀触伤我的心灵…

喜爱冬至,钟情这样的夜晚,每每有感而发的情绪总是在这一时刻无法阻挡地来到,也终于在这份宁静中,将自己完整释放,把不快乐封存,永不开启;再将欢愉的记忆贴上精致标签,欣赏时要提醒自己,幸福就在身边守候。

又是冬至,时间一年年的闪过,一年却不同于另一年,可我依然恋着这个节日,这个我一直以来最喜爱的节日……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朋友们,好好珍惜现在拥有,珍惜流逝的每一年。

让我们共同感怀冬至节的到来,让我们共同经历严寒的磨练,一起去迎接春的天使吧!

  描写冬至的散文7

冬至是24节气中第22个节气,它与春分、夏至、秋分一样,反映着太阳变化的转折点。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阳光对北半球倾斜,北半球白天最短,黑夜最长。冬至之后,太阳又逐渐北移。因此过了冬至,白天就会一天天变长。古人对冬至的说法是: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可见,冬至是一年中昼短夜长的至极之日。

大冬天,山里天黑得早,亮得晚,夜长得让喜欢睡懒觉的人都感觉腰酸背疼有点累。老年人瞌睡少,半夜醒来再也睡不着,手伸到炕头摸烟锅,漆黑的屋子里,亮起一明一暗的火星子,夹杂着上气不接下气的咳嗽声;中年人劳累瞌睡多,扯开嗓子打呼噜,应和着窗外北风的呼啸声;年轻夫妇精力充沛睡不着,说着悄悄话,干着悄悄事;孩子们有着做不完的梦,在梦里磨牙、呓语——说胡话;风裹着雪粒打在窗户上,发出沙沙的声响;狗在雪地里追赶一只偷鸡的黄鼠狼,发出几声吠叫——汪汪——汪——汪汪;老鼠在炕沿上跑来跑去,吱——吱——吱,挑战着猫的定力,应和着狗的吠声、风的吼声、人的打鼾声、呓语声,搅乱了夜的宁静。大黑猫卧在炕角上,像一位入定的高僧,对老鼠的吵闹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进入了甜蜜的梦境。

冬至对应的是复卦,地在上,雷在下。《象》曰:“雷在地中,复。这是复卦之意,意思是“天寒地冻,雷返归到地中,循环往复,按时回归到自己的位置。古时候,拥有此卦的先王,纷纷效法雷按时回归的精神,在冬至日这一天封闭国内所有关卡,不让商旅通行,君王自己在这一天也不巡视四方各地。”古人认为,天气寒冷的时候,雷返归到地中,寂然无声,万物蛰伏,这是自然规律。《五经通义》里说:“冬至阳气萌生,阴阳交精,始成万物,气微在下,不可动泄。”天有天气,地有地气,人有人气,春夏阳气升腾,冬天阳气下降,所以冬天贵在收藏,人要保护好极其微弱的阳气,不能纵欲房事,以防阳气外泄,确保一年四季气完神足。人不能无视自然规律,随心所欲,在冬季不能行春季、夏季、秋季之事。因为虽然一阳来复,但除了初九是阳爻,上面五个都是阴爻,阴气还非常旺盛,阳气异常微弱;地已经冻透,河水已经结冰,万物宜藏不宜露。这是先人的智慧和经验,谁违反了自然规律,谁就会受到自然的惩罚。

早晨起来,门推不开,使劲推门,发现雪已积了一尺多厚。大雪封山的日子,山上看不见树,地上看不见路,房屋上看不见瓦,渠沟里看不见水,“黑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井口一个黑窟窿”,冒着丝丝缕缕的热气。村庄被冻僵了,树被冻硬了,人被冻麻木了。雪收藏了农人春夏秋不离手的农具,收藏了深深踩在地上的脚印,收藏了农人盘算日子的心事;厚厚的积雪覆盖了村庄的沟沟坎坎,覆盖了冻干的麦苗,覆盖了犁在土地上划过的印迹。上山没有道,下地找不着路,风又像刀子一样锋利,划破了农人的手和脸,冻裂了农人的脚后跟,农人不再出门。(出门指的是下地干活,上山打柴,到镇子上赶集)全村人都懒在家里,生一盆炭火,老人们盘腿坐在炕上,煮一罐油茶,回味曾经有过的日子。老人们干了一辈子农活,浑身到处僵硬,唯有腿还很软和,盘腿一坐三四个小时,后生们自愧不如;孩子们在炭火里烤几颗土豆,皮烤焦了,瓤儿还没有熟,急不可耐地从炭火里面扒拉出来,烫得从左手换到右手,从右手换到左手,吃得嘴里冒着热气,比城里孩子吃汉堡还美气。围坐在火炉子旁边的人们,前胸热得冒汗,后背冻得冰凉。那些家长里短的闲话已经说了千遍万遍,没有一点新鲜的内容,只有日益临近的年节,是农人永久的期盼,过了一年又一年,杀肥猪、磨豆腐、擀粉条,磨白面,把来年的好日子挂在嘴边,不停地念叨,不停地盘点,过了小寒大寒,转眼就是大年……

雪一直下着,院子刚扫过,一袋儿烟的功夫,又落了一层,白得有些虚幻,耀眼,像一张宣纸,鸡和麻雀的爪子在上面画了几枝梅花,狗和猫的爪子在上面画了几朵芍药,刚刚画好,墨迹未干,就被急不可耐要堆雪人的孩子一扫抹去了,地上留下了扫帚划过的纹路……猪知道自己没有几天的活头,爬在圈里懒得走动,哼哼唧唧地等待着腊月里大限的日子。

午饭时,家家户户的烟囱里不约而同冒起了青烟,房顶上的雪开始融化,从瓦沟里溜下来,立即被冷空气凝固了,孩子们用长长的竹棍敲下来,放进嘴里当冰棍吃。

屋里呆闷了,农人从门里走出来,百无聊赖地在院子里转圈圈,老人们衣服穿得厚实,棉裤的裤腰提到胸部上,和村庄一样笨拙、臃肿。转了几圈感觉有点冷,农人左手塞进右手的袖筒里,右手塞进左手的袖筒里,看着孩子堆雪人,打雪仗,仿佛在看遥远的自己……

冬天天冷没事干,但年轻人闲不住,还没等大雪停下来,拿了绳子,走进林子,给山里的野物下套子。上套的多半是麝香,那时候国家还没有颁布野生动物保护法,山里人农闲之时常进山打猎。狗熊、野猪等野物下雪的时候就冬眠了,只有麝香、山羊、麂子偶尔在树林子里寻找食物。麝香身上有香囊,是名贵的中药材,套住一只麝香不但有肉吃,香囊能卖大价钱。但许多人家里的老人不许后生给野物下套子的营生,认为把野物套住活活急死,是伤天害理、断子绝孙有损阴德的事,对后辈儿孙不利,只有少数人不信迷信,家里养着猎狗,墙上挂着lieqiang,农闲了就上山打猎,靠卖麝的香囊、麂子皮、熊掌挣钱过日子…………山里人嘴馋了没肉吃,下雪的时候就进山熏川猪,川猪身上长着刺,像锥子一样尖,没有经验的猎狗常被川猪身上的刺扎得遍体鳞伤,鲜血淋漓。人比狗聪明,一般不和川猪正面交锋,下雪的时候只要看见川猪行走时留下的脚印,就不管雪多厚,坡多陡,地多滑,顺着脚印跟过去,准能寻到川猪洞。人在洞门口架起柴火把烟往洞里扇,人拿了火药枪对准洞门口,川猪被熏得受不了,冒着生命危险从洞口冲出来,守候在洞口的人一枪就把川猪撂倒了。穿猪肉的味儿有点怪,但山里的孩子都喜欢吃……

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中唯一一个比较重要的节日,古时候有“冬至大于年”之说。有许多仪式要举行,但后来慢慢淡化了。现在人们只知道冬至吃饺子的传说。

  描写冬至的散文8

冬至,它是我国从古至今的一个传统节日,也是现代二十四个节气之一。早在两千五百多年前的夏朝,古人用最原始的土圭观测太阳,就推测出每年的冬至大约在十二月下旬初的几天。冬至又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节”等。而每当过了冬至后,白昼一天比一天长,阳气回升,是一个昼夜长短循环的开始。古人云:“冬至,阴极之至,阳气始升。日至南,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

冬至起源于汉朝,鼎盛于魏晋,辉煌于唐宋,一直沿袭到今天。在古代,尤其是在汉朝,“冬至大如年”的说法毫不夸张。汉朝人认为冬至是阴阳二气的自然转化,是上天赐予的福气。汉朝称冬至为“冬节”,官府要举行“贺冬”仪式。不仅如此,每年的这个时候,汉朝上至帝王将相文武百官,下至黎民百姓都要休假五天,以兹庆贺。

《后汉书》中记载到:“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日而后省事。”这五天,朝廷不仅要放假休息而且jun队待命,边塞闭关,商旅歇业。而亲朋好友则互相拜访问候,以美食相赠。愉快地度过这个“安身静体”的节日。

魏朝《晋书》上也有记载:“魏晋冬至日受万国及百僚称贺……其仪亚于正旦。”到唐宋时期,冬至主要是祭祀祖先的日子,皇帝要在这一天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这时候,冬至与除、清、“盂”、重四节统称为祭祖的时节。百姓也要在这一天向故去的尊长祭拜,向父母叩首而敬。

冬至周而复始,也是历代文人墨客吟咏、歌赞的对象。例如:陆游有《辛酉冬至》诗:“今日日南至,吾门方寂然。家贫轻过节,身老怯增年。”杜甫有《小至》:“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管动飞灰。

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冬至》:“年年至日长为客,忽忽穷愁泥杀人!江上形容吾独老,天边风俗自相亲。杖藜雪后临丹壑,鸣玉朝来散紫宸。心折此时无一寸,路迷何处望三秦?”

白居易有《邯郸冬至夜》:“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冬至夜怀湘灵》:“艳质无由见,寒衾不可亲。何堪最长夜,俱作独眠人。”……

冬至之所以在中华数千年古老文化的演变中,没有退出历史舞台,而一直流传到迄今,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有关冬至的古老神话传说,所酝酿而成的富有含义的习俗。直到今天的冬至,祖国各地依然刮飞着“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有关冬至所流传下来的美食佳肴。诸如:馄饨、饺子、汤圆、赤豆粥、黍米等。而每一种可口喷香的食物,又承载着一个个美丽动人的故事……

就先拿馄饨来说。关于冬至里吃馄饨古老的习俗原因,南北各地说法不一,都存争议。众所周知,老北京人冬至吃馄饨是为了驱灾辟邪。相传,汉朝为了平息与匈奴的战乱,希望能够过上安定祥和的日子。所以在当时,老百姓把匈奴部落中两个罪大恶极的首领浑氏和屯氏取谐音叫做“馄饨”,用肉馅包成角儿,恨以食之。还有一种关于冬至吃馄饨的说法:在江浙一带是赞美西施的聪慧和心灵手巧的。

传说在春秋吴越争霸时期,吴王夫差因吃腻了山珍海味而导致没有胃口,西施进厨房为他做了些小点心,并用畚箕盛给夫差吃。夫差吃后高兴问道,这是什么点心?西施心里想着,这昏君每天混沌不开,便脱口而出应道:“混沌”。为了纪念西施的创造力和智慧,江浙一带人民把它定为冬至的美食。

冬至节这一天有关吃食所流传下来的说法,还有很多很多,这些具有传奇色彩的民间传说,不仅让我们真实感受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勇气,更让我们真切地体会到了在大河文明的源头。

龙文的故乡,丰袤的中华大地上,五千载中华文明沧桑巨变的故事,在冬至这一天“舌尖上的中国”所烹调出的美食雅典!瑰丽佳话!几千年“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一直传承着,而我们的中华民族从遥远古老的秦汉一直昂首阔步走到了今日。

又一年冬至节的到来,令我感触良多。是啊!“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河上走;五九六九沿河望柳;七九开河,八九雁来;九九又一九,耕牛遍地走。”掩卷而思,我还想对这耳熟能详的《九九歌》再续上一句:“过完冬至过三九,新年不久就来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