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文案 > 农业 > 农村妇女劳动力转移情况的调查与思考范文

农村妇女劳动力转移情况的调查与思考范文

推荐人: 来源: 文书汇 阅读: 1.01W 次

就业是民生之本、安国之策。当前,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业结构的调整,耕地面积逐年减少,农村剩余劳动力日益增多。为了准确了解当地农村妇女劳动力转移情况,2006年8月上旬,托克托县妇联对双河镇区域服务中心所辖的14个行政村女劳动力情况进行了具体认真的调查走访。以下是调研结果和一些思考建议。

农村妇女劳动力转移情况的调查与思考范文

一、妇女劳动力转移现状目前,双河镇区域服务中心农村劳动力为1.5万人,其中女劳动力为0.7万人,剩余女劳动力0.05万人。据不完全统计,已通过各种途径转移农村女劳动力0.1万人,还有0.6万名剩余劳动力滞留农村,这既是劳动力资源的极大浪费,也不利于妇女进步、农村稳定和经济发展。经调查,外出务工妇女和留守妇女呈现以下特点:

1、农村外出务工妇女的主要特点:一是年龄结构上,90以上的外出务工妇女都在16—35岁之间;二是在文化程度上,绝大多数外出务工妇女都是在初中以上;三是在务工地分布上,大部分妇女打工地都集中在呼市、包头等地;四是务工的类型上,60以上妇女在纺织、制衣、玩具、电子等工厂、车间做工,12左右的妇女从事超市营业、宾馆服务、餐饮服务等行业,10左右的妇女从事家政服务;五是在务工收入上,外出务工年收入大多在6000—10000元左右,25左右的妇女收入超过10000元。

2、农村留守妇女的主要特点:一是在年龄结构上,留守妇女年龄大多在35岁以上,另有少部分20—35岁的在家妇女因生育、照顾年幼子女暂时没有外出务工;二是在文化程度上,大多数留守妇女文化偏低。其中,小学文化以下文化的占85以上;三是在职业特长上,她们基本没有参加过职业技术培训,没有技术特长;四是在留守原因上,本人不想外出和家人的不支持是她们留守家中的主观因素,需要在家做家务和参加农业生产是她们留守家中的客观因素。

二、制约农村妇女劳力转移的因素从以上调查结果中我们不难看出,农村妇女劳动力的转移已经为农民家庭脱贫致富和农村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外出务工妇女的收入增加也为其获得日益平等的家庭和社会地位起到积极的作用。目前制约农村妇女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四个方面:

1、落后的就业观念仍是制约农村妇女劳动力转移的首要因素。留守家中的妇女对外出务工基本没有爱好,大多数人认为自己没有文化、没有技术、出去了也做不了什么;半数以上的留守妇女“小富即安”,甚至还有人存在“有饭吃就行,何必出去受苦”的消极落后思想。大多数留守妇女的丈夫也不愿让妻子外出务工。在就业地区意向上,她们大多选择本地短期就业,“离土不离乡”的传统观念比较严重,缺乏在异地长期就业的意识。在就业领域意向上,她们认为家政服务是“伺候”人的事,工资又低,不如在家做家务。而她们自身的年龄、文化、技能又不符合企业用工条件,很难与城市市场相契合,阻碍了她们的转移。

2、较低的文化水平和匮乏的劳动技能,制约了农村妇女的转移层次和领域。农村留守妇女普遍存在着文化程度低、没有经过职业培训、缺乏劳动技能的共同特征,这些不利因素严重制约她们转移的层次和领域。目前,已经外出务工的农村妇女大多在16—35岁之间,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属于年龄相对较低、文化层次相对较高的部分,但是,即便如此,她们的文化程度和劳动技能还是很难适应现代经济机械化、知识化、信息化发展的需要。有的即便接受了短期的岗前培训,也仍达不到技术工的水平,只能集中在制衣、制鞋、玩具加工等要求不高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从事层次较低、劳动强度较大的工种,或者从事餐饮、娱乐等第三产业。随着用

工市场对劳动力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些妇女选择工作的.余地越来越小,严重阻碍了农村女劳动力转移的进程。

3、信息不灵、渠道不畅,影响着农村妇女外出的数量和质量。农村妇女与外界接触少,信息量少,很多人想出去打工却不知道该干什么、能干什么,甚至出现外出就业不成而返乡的现象,严重挫伤了她们外出务工的积极性。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农村妇女外出务工途径主要有三条:一是靠亲戚朋友推荐,二是自己外出盲目寻找,三是靠妇联组织推荐或劳动部门介绍。虽然政府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就业做了大量的工作,各级妇联也牵线搭桥为其寻找就业门路,但由于有关部门过去转移就业工作缺乏系统性

、连续性而收效甚微。而无组织、无秩序的转移,则造成女劳动力待工时间过长、合法权益轻易受到侵害等问题的发生。

4、劳动权益缺乏保障,妨碍了农村妇女外出务工创业的积极性。据调查,大多外出农村妇女的劳动权益都受到过不同程度的侵害,主要表现在:男女同工不同酬、工作和生活环境条件太差、女性“四期”缺乏保护等。

三、对当前农村妇女劳动力转移工作的建议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家产业和城镇转移是现代化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做好广大农村妇女劳动力的培训转移工作是新形势下服务农村妇女、促进农村妇女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更是妇联组织和农业、劳动等相关部门服务全县经济发展大局、参与构建和谐托县的有效载体。为了有效推动妇女劳动力培训转移工作取得新的更大进展,我们建议:

1、积极搭建宣传平台,为农村妇女外出务工提供舆论支撑。“不想出去、不敢出去”的保守思想是转移农村女劳动力的首要障碍。因此,妇联组织和相关部门在利用新闻媒体进行大力宣传的同时,要充分发挥基层妇联组织在妇女群众中做思想工作的优势,深入到村组,大力宣传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重要意义和政策,宣传外出务工妇女的成功创业事迹,调动和激发广大妇女外出务工的积极性,并针对农村妇女的心理顾虑,教育和引导她们转变就业观念,逐步树立走出家门、接受挑战的信心和勇气。在此基础上,各相关部门应想方设法为农村妇女提供务工信息,既可以与经济发达地区的企业等用人单位及正规的职业中介机构联系,定期在本地发布可靠的用工信息,实现农村妇女的“有效输出”;也可自办或联办职业中介机构,提供本地的用工信息以满足部分农村妇女就近务工的需求。

2、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力度,逐步提高农村妇女素质。实践证实,有一技之长,就业有门,技能缺乏,就业无望。面对不断抬高的就业门槛、日趋激烈的竞争态势,只有加强培训,大力提高农村妇女的综合素质、技能水平,使她们从简单劳动力转变为技能型人才,才能适应城市用工的需求。

3、逐步建立维权机制,切实维护外出务工妇女的合法权益。保证外出务工妇女的合法权益是“输出地”妇联组织必须高度重视的工作内容。因此,妇联组织和劳动部门一要结外出务工妇女的打工地、联系方式等基本情况进行登记造册,随时了解打工妇女的工作生活情况,进行跟踪服务;二是开通“打工妇女维权热线”。为外出务工妇女及时提供用工信息、法律咨询、维权报务等服务,维护她们的合法权益;三是要积极协调本地女工相对集中的企业,建议其改善女工劳动和生活条件,实现对女工的“四期”保护,使打工妇女处处感觉到“娘家”的关心和暖和,以带动更多的农村妇女走出家门,逐步实现农村妇女劳力工作的既定目标,为促进经济发展、建设和谐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4、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为农村妇女就近择业提供广阔的领域。实践证实,招商引资是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解决当地就业问题的“双赢”策略。近年来,托县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托电、中润等一大批企业进驻我县,为我县经济发展注入新的血液的同时,也解决了周边部分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但就我县目前劳动力供大于求、劳动力不愿远离家乡的现状来看,县委、县政府还应当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出台更多的优惠政策,引进更多企业到我县建厂招工,为农村妇女就近择业提供更多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