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文案 > 教师 > 孟子鱼我所欲也优质课教案及教学设计精选3篇

孟子鱼我所欲也优质课教案及教学设计精选3篇

推荐人: 来源: 文书汇 阅读: 2.48W 次

导语:本课课本编排于第六单元,是集中介绍先秦散文的文言文单元。《鱼我所欲也》选自《孟子·告子上》。以下是本站小编整理的孟子鱼我所欲也优质课教案及教学设计精选3篇,欢迎阅读参考!

孟子鱼我所欲也优质课教案及教学设计精选3篇

孟子鱼我所欲也优质课教案及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熟读成诵,品味孟子文章的语言特色;2.翻译课文,理清文章的论证思路,把握中心论点;3.理解“舍生取义”、“保持其本心”的内涵,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课件设计:《鱼我所欲也》由以下课件构成:孟子的名言;孟子知多少;“性善论”的要点;鱼我所欲也;学习目标;读一读,记一记;试辨识通假字;你想到了么;人应保其本心;读美文•谈感受;口头作文•放飞心声。

利用直观形象的多媒体,为学生打开一扇学习研究孟子的窗口,让孩子们在对传统文化的探讨中,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

教学重点:

通过诵读、赏析品味孟子散文的人文魅力。

教学难点:

把握中心论点,理解比喻、类比、举例、对比、排比等论证方法的运用。

教学过程:

一、认识孟子,激情导入

由名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引出作者孟子,走进《鱼我所欲也》。

请学生说说对孟子的了解——“孟子知多少”。

学生发言:

生1:讲述孟母三迁的故事。

生2:孟子是一个肩担天下的政治家、思想家。他有着“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的宏愿伟志。他以天下为己任为实现自己的理想遭挫折而矢志不渝。

[教师根据情况利用多媒体补充关于孟子生平,“性善说”的理论或孟子辞万钟厚禄的故事,激发学生对孟子高贵品格的敬佩。]

(见课件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思想家、教育家,儒家的重要代表,被人们称为“亚圣”;2.“性善论”的要点:(1)“善”是人的本性。“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2)人有四种“本心”:同情心、羞耻心、恭敬心、是非心。仁义礼智的道德规范即由此产生。)

[课前让学生搜集了关于孟子的知识,课上学生的表现积极踊跃]。

二、依据目标,先自主学习后合作交流

明确本课学习目标(见前面)。

请学生根据预习情况看哪些目标没有达成,先自主学习,再以小组为单位合作交流,仍有疑惑请提出来,教师巡查指导。

[质疑学习法有利于发展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增强课堂教学的针对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三、检查学习,解疑释惑

1.读课文,注意字音、节奏、情感;2.读一读,记一记(请学生注音)

一箪(dān)食 一豆羹(gēng) 蹴(cù)尔而与(yǔ)之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yú)

3.试辨识通假字

①故患有所不辟也 。“辟”通“避”,躲避;②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辩”通“辨”,辨别;③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 “得”通“德”,感激,“与”通“欤”,语气助词;④乡为身死而不受。“乡”通“向”,从前。

4.翻译课文,疏通文意

请约四名学生翻译,其余学生准备纠正补充。注意以下重点句子的翻译:

①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轻蔑地呵叱着给别人吃,过路的饥民也不肯接受;用脚踢着(或踩过)给别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②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万钟”的优厚俸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这样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 ); ③乡为身死而不受。(从前为了礼义宁死也不接受。);④是亦不可以已乎?(这不也应该停止了么?)

5.请提出自己的疑惑

学生提问,学生回答,提倡互动探究性学习,教师负责引导、指正。学生们表现积极活跃,疑惑较多,不仅提到了“兼、苟、已”等难把握的字词,而且涉及到文章的中心论点并非“舍生取义”等探究性问题。

[当教师不再越俎代庖,真正给了学生时间,他们才能真正走进文本,有所发现,体会到收获的快乐,成功的喜悦。]

四、大家一起来探究(你想到了么)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请学生自由发言后,明确:本文由“舍生取义”出发进而论证了“人应保其本心”的中心论点。能做到“舍生取义”是因为人有羞恶之心;如果不顾羞耻,“不辩礼义”而受“万钟”,则失掉了“本心”,这种行为是应该停止的。全文的旨意就在这一劝勉上。

2.孟子是怎样提出自己的观点的?又是怎样论述其观点的

明确:(1)本文首先提出在生与义不可兼得的情况下要“舍生取义”,然后说明其所以如此,是因为人都有“欲生而不为苟得,恶死而有所不辟”之心,即“羞恶之心”;又从反面来说,如果人只是欲生恶死,那就会不顾礼义,什么事都做得出来。因此,重要的是,求生避患不能违背“义”的原则;(2)这种“羞恶之心”是人人都有的,只有贤者才不会丧失。为什么有些人会丧失呢?是因为他们为物欲所蔽。例如举行道之人、乞人的事例说明他们有羞恶之心,可后来有人却不辩礼义而接受万钟,这就是物欲使他的羞恶之心丧失了。可见,要做到“舍生取义”,就必须“保持其本心”;(3)从上述进展层次可以看出本文的逻辑严密。从鱼与熊掌的比喻,到举行道之人、乞人的事例,及不吃嗟来之食与受万钟之禄的对比,可看出作者设喻巧妙,举例妥帖,对比鲜明;通篇排比,既有助于逐层深入分析,又能增强文章的气势和论辩力量。孟子赞扬了舍生取义的精神,批判了只贪图荣华富贵而不顾礼义廉耻的人们,突出了“保持其本心”的中心论点。

以上问题,学生在互助合作下都能说出要点,教师可适当补充。

五、梳理脉络,明确结构(见课件)

六、读美文,谈感受

当第一次读《鱼我所欲也》时,我就被孟子严密的逻辑,善辩的言辞所折服,真是百读不厌,同学们,文中也一定有许多句子拨动了你的心弦,引发了你的共鸣,你能读一读,说出你的感受,让我们共同分享么?可参考以下格式:

①我喜欢“……”因为……;②“ ……”使我想到了…。

[用鉴赏法选出自己最喜欢的美点,试着从语言、修辞、论证方法等角度进行品评、鉴别、欣赏,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

七、读一读,背一背

请几名学生试背全文或自己最喜欢的段落。

同学们,面对散发着孟子生命气息的文字,我们的心中唯有崇敬。舍生取义,这是怎样的崇高与豁达,这是怎样的气魄与壮志;这是男儿舍身报国的壮志雄心,这是中华儿女报效母亲的赤胆忠心。让我们一起高吟《鱼我所欲也》。

[诵读法 是文言文教学最实用的教法,采取多种形式的读,如墨读、齐读、跳读、精读、美读等让学生感受语言,体会文意,收获很大。]

八、放飞心声,口头作文

2000多年以前,孟子为他的“性善说”奔走呼告,击败了一个个强大的对手,他笑傲王侯,轻身赴险,把权势、财富、美色看得一文不值,把理想、正义、人格看得高于一切;2000多年过去了,孟老先生已离我们远去,但今天,人们依然在吟颂着他“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仍然在称道着他“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时常用他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来勉励自己;同学们,此时此刻你是否有许多话想说给大家听,那就请放飞心声吧!

有三个小题目可供参考:《我心中的孟子》、《孟子,请听我说》、《孟子,我们呼唤你》。

九、结束语

同学们,回顾这篇充满浩然正气的散文,你学到了什么?

巧妙的比喻,严密的逻辑,善辩的文采,舍生取义的精神……(让学生归纳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仅仅是打开了学习孟子的一页篇章,我相信在今后的学习与生活中,同学们会带着浓厚的兴趣去发现孟子,研究孟子,学习孟子,因为他会让我们终生受益!

教学反思:课堂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它需要从各个方面进行精心准备。在以往的教学当中,我总认为文言文深奥难懂,学生自己几乎不能自主学习,所以大多采用串讲的方式。一字一句,从来不敢有所怠慢,希望这样能使学生对课文不再有疑惑,。但我发现,无论怎样尽力,学习效果都很难提高。

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为了能有效提高学习效果,我屏弃串讲的模式,贯彻新课标,采用新的教学方法,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把时间还给孩子,让他们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充当学习的主人。另外文言文教学不仅承载传授文言知识的任务,其根本任务在于让学生接受古代作品的熏陶渐染,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进而创造出新的思想、文化。基于这种认识,我在教学《鱼我所欲也》一文时调整了教学重心:既注重文言基础的积累,又注重学生的文化积淀,厚实学生文化底蕴,让学生真正品位到孟子的魅力,内化其高尚的人文精神。短短的四十五分钟,我感觉有以下收获:

1.重点文言词语用法,可以在文言文单元学习前教给学生“知其所以然”的方法,让学生自行归纳梳理,能举一反三;2. 推行小组合作学习,力求人人尽享成功的喜悦。改变单一的老师提问,点名叫学生回答的模式,学生自己提问,自己回答,自己得到自主学习的权利,积极性很高;3.美读吟诵是学习本文的秘诀。在琅琅的读书声中,师生一起去品味孟子散文的意蕴美,在反复的诵读中加深理解,从而自觉主动的完成学习目标;4.把时间还给学生。文言文学习可在课前给学生一节预习或自学时间,课上精讲少析,给学生充分的理解、体悟时间,让学生既能走进文本,和作者进行心灵沟通,也能走出文本,联系社会,有自己的真知灼见;5.链接传统文化,丰富人文素养。教学中把知识相互贯通,让学生既认识战国时的孟子又感悟“舍生取义”在今天的伟大意义;帮助学生积淀中国古典文化,培养学生淡泊名利,坚守本心的意志,提升他们的文化品位,丰富他们的人文素养。

本课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由于部分同学基础较差,理解课文较为吃力,学习节奏较慢,个别学生质疑讨论时有点无所适从。另外由于教师的执教水平有限,部分环节没有完全放开,主动性积极性还有待继续提高。通过这节课,我对新课标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希望在以后的教学中,能进一步提高自我,完善课堂。

孟子鱼我所欲也优质课教案及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积累一些实词、虚词,正确翻译课文。2、本文语言自然流畅,节奏感强,富有气势,加强朗读和背诵。3、理解作者的观点,结合实际生活赋予它们以新的内涵。

教学重难点:

1、 体会语气,练习朗读,背诵课文。

2、 理解文意,理清论证思路。

3、理解文中的“义”“本心”的内涵,把握本文的主旨。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由文天祥的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引出生死观,导入孟子的《鱼我所欲也》。

二、朗读练习

1、听示范课,注意节奏。2、学生自由读,初步体会文章的语言特色,读两遍。

3、教师领读。4、师生齐读。

注意要点:

字音:

(1)不为苟得也(wéi) (2)为宫室之美为之(wèi wéi)

(3)如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wù) (4)所识穷乏者得我与?(yú)

停顿示例:

(1)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2)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

(3)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4)是/亦不可以已乎

三、疏通文意

学生自读课,参考注释,理解文意,有不懂之处勾画出来,准备质疑。

(1)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故患有所不辟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乡为身死而不受

(2)辨析加点词语在不同句子中的意思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是亦不可以已平

乡为身死而不受

今为宫室之美而为之

呼尔而与之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所欲有甚于生者

万钟于我何加焉

(3)翻译下列句子。

①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②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③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④此之谓失其本心。

(1)“辟”通“避”,躲避。 “辩”通“辨”,辨别。

“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之意。 “与”通“欤”,语气词。

(2)是:这种;这种做法。 为:宁愿;为了;接受。

而:表修饰,不译;表转折,却。

于:比;对。

(3)①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

②轻蔑地呵叱着给别人吃,过路的饥民也不肯接受;用脚踢着(或踩过)给别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

③(可是有的人)见了“万钟”的优厚俸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这样.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

④这就叫作丧失失了人所固有的羞恶廉耻之心。

四、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理清本文的论证思路,画出全文结构提纲。

第二课时

一、检查背诵。

二、鉴赏孟子散文的说理艺术

1.理清论证思路,把握说理方法

提问:本文的论点是什么?怎样提出来的?为什么不直接提出来?

明确:论点是:“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这个论点是由“鱼”和“熊掌”的比喻引出来的。先设比喻而后提出论点,这是因为“鱼”与“熊掌”是人人皆知的美味,而“熊掌”是其中更为美者。二者不可兼得,取其中最美者合乎情理也符合逻辑。由此及彼,由浅入深,引出“生”与“义”的论题来,自然,明晓。

提问:论点提出以后,文章是怎样围绕论点逐层论述的?

学生讨论,明确:

(1)本文首先提出在生与义不可兼得的情况下要“舍生取义”,这是全章的论点。然后说明其所以如此,是因为人都有“欲生而不为苟得,恶死而有所不辟”之心,即“羞恶之心”;又从反面来说,如果人只是欲生恶死,那就会不顾礼义,什么事都做得出来。因此,重要的是,求生避患不能违背“义”的原则。

(2)这种“羞恶之心”是人人都有的,只有贤者才不会丧失。为什么有些人会丧失呢?是因为他们为物欲所蔽。例如有人不食“嗟来之食”,这说明他有羞恶之心,可后来却不辩礼义而接受万钟之禄,这就是物欲使他的羞恶之心丧失了。可见,要做到“舍生取义”,就必须使自己的羞恶之心不为物欲所蔽。

(3)从上述内容的进展层次可以看出本文的逻辑推理十分严密;从鱼与熊掌的比方、不吃嗟来之食和不辩礼义而受万钟之禄的对照,可以看出作者设喻的巧妙。

(4)文中的比喻、对比、排比的修辞方法,加强了说理的逻辑性。

2.难点突破,理解本文的主旨。

(1)学生自由质疑,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解疑释疑。

(2)师生讨论,总结:本文的主旨是人人都有“本心”和保有“本心”的重要性。能做到“舍生取义”是因为人有羞恶之心;如果不顾羞耻,“不辩礼义”而受“万钟”,则失掉了“本心”,这种行为是应该停止的`。全文的旨意就在这一劝勉上。朱熹说:“此章言羞恶之心,人所固有,或能决死生于危迫之际,而不免计丰约于宴安之时,是以君子不可顷刻不省察于斯焉。” (《四书章句集注》) 这段概括主旨的话是比较恰当的。

三、赏析《孟子》散文的语言特色:

提问:这篇文章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

学生讨论,明确:

本文主要运用了比喻、对比、排比等修辞。

比喻。“舍鱼而取熊掌”是一个巧妙而贴切的比喻,它恰当地说明了在人们所喜爱的两件事物不能同时兼得的情况下,就必须择优而取。“一箪食,一豆羹”也是比喻,说明饮食对饥饿者虽然重要,但不合乎礼义也宁死不食,从而证明了“义”重于“生”,突出了主题。

对比。生和义比。义比生更可贵;死与不义比,不义比死更可恶。又用假设方式与事实作对比,赞扬了舍生取义的人。最后用“不食嗟来之食”与“不辩礼义而受万钟”作对比,赞扬了舍生取义的精神,批判了那些只贪图荣华富贵而不顾礼义廉耻的权贵们。这就起到了突出中心思想的作用。

排比。通篇皆是。既有助于逐层深入分析,又能增强文章的气势和论辩力量。

四、古今对读,品评思想价值。

如何评价《鱼我所欲也》一文的思想内容?

学生讨论,明确:义的价值高于生命,人应该有舍身取义的精神,这一观点在“上下交征利”的战国时代有积极作用,对后世知识分子的精神修养也有极好的影响。如苏武、岳飞、邓世昌、朱自清、闻一多。但孟子“舍生取义”的观点的根据是唯心主义的性善论,他的说理仅止于是否丧失“本心”,有明显的局限性。

随着时代的发展,“义”的内涵发生了变化。我们现在所说的“义”是指社会公义,“利”指一己之私利,即个人利益要服从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以至民族利益。在当今社会,面对越来越多的诱惑,面对人生的各种考验,我们应该作出正确的抉择。

五、布置作业

做《补充习题》[板书设计]

孟子鱼我所欲也优质课教案及教学设计

课文分析

本课课本编排于第六单元,是集中介绍先秦散文的文言文单元。《鱼我所欲也》选自《孟子·告子上》。

孟子主张人性善,他认为人生而具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只要不使这些“善心”丧失,就在道德方面具备“仁义理智”。本文从这种理论出发,阐明了义重于生、义重于利和不义可耻的道理,提出舍生取义的主张。

孟子认为如果把生命看得比义重就会做出不义的事来,赞扬了那些重义轻生、舍身取义的人,斥责了那些苟且偷生、见利忘义的人。告诫人们要辨别义和利.不要失去“本心”。

本文行文流畅,论证严密,引譬设喻,排比铺陈,气势恢宏。体现了《孟子》散文的艺术特点。

本文议论性很强,其论证方法的运用是教学中的重,难点。课上以诵读为主。通过诵读,认识孟子“舍生取义”的道德主张,理解本文逻辑严密、设喻巧妙的特点,体会排比、对比等修辞的表达效果。

本文理解起来有些难度,学生学习兴趣可能不大,教师应当提倡互动探究性学习,让学生体会收获的快乐,成功的喜悦。

知识目标

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扩充文言词汇量,逐步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了解孟子的道德主张,领会文章的思想内涵。

能力目标

1.强化朗读训练、品味《孟子》散文的语言特色。

2.把握古人运用具体事例、正反对比或比喻说理的方法,理解作者的观点。

德育目标

引导学生正确选择,摒弃一己之私利,将正义、道义放在首位,明辨是非,永葆善良之心,做一个大写的人。

教学重点

1.理解文意,理清论证思路,背诵课文。

2.掌握本文的论证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失其本心”中“本心”的内涵,辨析“失其本心”与“舍生取义”的关系,把握本文的主旨。

教学方法

1.诵读法 这是文言文教学最实用的教法,可采取多种形式的读,如墨读、齐读、跳读、精读、美读等。让学生在反复的诵读中感受语言,体会文意,进行文化熏陶。

2.质疑法 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自己不懂的地方提问,或对文章观点提出自己的见

解,或就沦证过程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大胆质疑。鼓励学生自主质疑,有利于发展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增强课堂教学的针对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3.鉴赏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资料助读;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译读课文,自由质疑,互动探究,理解文意;美读课文,体会语言特色,初步背诵课文。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生与死、利与义的问题历来为世人关注,那么几千年前的古人是如何看待这些问题的呢?

请走进《鱼我所欲也》寻找答案。

二、资料助读

1.“性善论”的要点:

2.《礼记·檀弓》中有:“齐大饥,黔敖(富人)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然来。黔敖左奉(捧)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对照注释,扫除语音障碍。

2.请两名学生朗读,其余学生评点。

可以从读音准确、节奏分明、重音清晰、流畅自然等方面评价。

3.教师点评。

多媒体显示:

字音:

(1)不为苟得也(wéi) (2)为宫室之美为之(wèi wéi)

(3)如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wù) 停顿及重音,

(1)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2)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

(3)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4)是/亦不可以已乎

4.学生齐读课文。

5.学生白读课,参考注释,理解文意,有不懂之处勾画出来,准备质疑。

6.请学生概括本文大意

明确:人在进行选择时,应以义为重;人应保持自己的“本心”。

四、质疑解疑,疏通文意

1.你问我答 :学生提出翻译中的疑难问题、请同学解答,可指名回答,也可自由回答。

2.生问师答 :对学生不能解答的问题,教师酌情给予点拨。

3.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多媒体显示:

(1)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故患有所不辟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乡为身死而不受

(2)辨析加点词语在不同句子中的意思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是亦不可以已平

乡为身死而不受

今为宫室之美而为之

呼尔而与之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所欲有甚于生者

万钟于我何加焉

(3)翻译下列句子。

①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②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③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④此之谓失其本心。

选若干名同学回答

明确:(1)“辟”通“避”,躲避。

“辩”通“辨”,辨别。

“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之意。

“与”通“欤”,语气词。

“乡”通“向”,从前。

(2)是:这种;这种做法。

为:宁愿;为了;接受。

而:表修饰,不译;表转折,却。

于:比;对。

(3)①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

②轻蔑地呵叱着给别人吃,过路的饥民也不肯接受;用脚踢着(或踩过)给别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

③(可是有的人)见了“万钟”的优厚俸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这样.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

④这就叫作丧失失了人所固有的羞恶廉耻之心。

五、朗读训练,体会语言特色,初背课文

1.学生齐读课文中的排比句和对偶句,欣赏整齐而又有变化的句式美,感受其音韵美。

2.学生背诵成组的排比句、对偶句。

3.教师出示背诵练习。帮助学生背诵。

多媒体显示: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 ; , 。 , 。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 , 。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是故 。

呼尔而与之, ; , 。

乡为身死而不受, ; , 今为妻妾之奉为之; , ;是亦不可以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4.学生齐背课文。

六、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理清本文的论证思路,画出全文结构提纲。

第二课时

鱼我所欲也综合练习